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一月, 2022的博文
  薛以伟:王振声致端方、绍英信札释读 来源:思想史 作者: 思想史 点击数:  19 作者简介:薛以伟,男,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献学、地方文献整理与研究。 原发信息:《文献》(京)2016年第6期  内容提要:国家图书馆藏王振声致清末政坛重要人物端方和绍英的信札七通,涉及王振声在徽州知府任上推行“清末新政”的一些历史细节、畏难情绪及其不愿在地方为官的微妙心理。王氏信中多次托请端方和绍英帮助其在“考察政治馆”谋职,不仅可以了解王振声与端方、绍英的交游情况,而且保存了许多地方实施新政的历史信息,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国家图书馆藏有王振声致清末重要官员端方和绍英信札七通,就信札内容而言,其中涉及作者王振声在徽州推行“清末新政”的许多历史细节、畏难情绪及其不愿在地方为官的微妙心理。王振声在信中多次托请端方和绍英帮助其在“考察政治馆”谋职当差,不仅可以了解王振声与端方、绍英交游的一些情况,亦可管窥地方官吏的从政心态,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现迻录信札文字,略加考释。 王振声(1842-1923),字劭农,一作少农,号灿柯山樵、黄山遁叟,晚号心清老人。立藻子。北通州(今北京通州)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尝任水部主事、会试同考官、监试官,光绪三十一年末任徽州知府,后乞归。善书画,花鸟得华嵒逸韵,尝手绘《意拓园图》,以寓退隐之意。著有《心清室日记》(起光绪二十九年正月十四日讫民国十一年腊月二十四日)、《心清室诗稿》(一题《心清室诗存》、《挹香斋诗草》)、《心清室文稿》(一题《挹香斋杂作手抄》)、《心清室函稿》、《心清室奏稿》、《心清室趋庭退记》、《心清室评语选录》《撰联类抄》,以上均为稿本,国家图书馆藏。又有《澹静草庐集》。《晚晴簃诗汇》卷一百六十六、《清画家诗史》壬上有其小传。 端方(1861-1911)字午桥,号陶斋,谥忠敏。满洲正白旗人,托忒克氏。金石学家。清光绪八年(1882)举人,入赀为员外郎,二十四年除陕西按察使,晋布政使,获巡抚。两宫西幸,迎驾设行在,调河南布政使,擢湖北巡抚。二十八年摄湖广总督,三十年调江苏,摄两江总督,寻调湖南。逾岁召入觐,擢闽浙总督。三十二年移督两江。宣统元年(1909)调直隶总督,三年命以侍郎督办川汉、粤汉铁路,入川镇压“保路运动”,为起义新军所杀。端方性通统,不拘小节,笃嗜金石书画。著有《陶斋吉金录》八卷、
  冯超:《民國初期的軍人學生與社會演變(1912-1922)──以保定軍校皖籍學生為考察對象》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6                         转自:《二十一世纪》网络版, 2008 年第 1 号   保定军校的学生,在历史舞台的表现,各具风姿。这一群体是民国史的建树者,通过对这一群体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民国初期的军事教育特色以及军人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当时社会中的种种作为,以此来放映民国初期社会状况、军人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准,以及军人学生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进而可以审视这一群体的社会影响力。民国时期的战争频繁,军人学生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社会中的表现比较活跃,更易於我们对军人学生的总体考察。 一 皖籍军人学生的发展历程   皖籍军人群体本源於1862年李鸿章招募组建的「淮军」。淮军有浓厚的乡土特色,大量士兵从皖北招募,将领主要是皖人,占64%。1洋务运动时期,清廷开始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并建设了新型的陆海军。李鸿章为培养陆军军官,接受淮军将领周盛波、周盛传的建议,於1886年建成「天津武备学堂」,学堂的学生皆由各地将领推荐,其中正定镇叶志超、通永镇吴育仁、皖南镇史宏祖等各挑精悍灵敏弁兵入学堂,最早皖籍军人学生始於此。同年,李鸿章派杨宗廉为天津武备学堂首任总理,而杨久任淮军统领及李鸿章幕府,「学生来源也大多为淮军弁兵,所以显示出有深厚的淮系存在」,2以致有人认为该学堂是「淮军集团的军事教育机构」。3武备学堂後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而毁。李鸿章创办学堂为改造淮军,虽成效有限,因为学堂毕业生回营後并无指挥军队之权,各营老将视之不理,仅仅充当军营教习而已,4但却为皖籍军人群体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学堂毕业生皖籍的有段祺瑞(合肥)、赵理泰(合肥)、段芝贵(合肥)、雷震春(宿州),是为军校皖籍学生的早期人物。   甲午战败,北洋陆海军受到重创,清政府重建新式陆军,定名为「新建陆军」,初由胡燏棻督练,後袁世凯接替。新建陆军中有皖籍将领左翼翼长淮军旧将姜桂题(亳州)、炮兵二营统带段祺瑞(合肥)、步兵二营统带吴长纯(庐江)、参谋营务处监督汪朝宗(旌德);右翼翼长淮军旧将龚友元(合肥)、队官雷振春(宿州)以及袁世凯参谋阮忠枢(合肥)。1905年北洋六镇编成,皖籍军人占相当的数量。袁任职後,另设行营武备学堂,任用大量北洋武备学堂学生,以段祺瑞为炮科学堂总办,皖籍
  上世纪90年代,安思远在香港成立了抢救徽派民居的艺术基金会。据安徽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李宏介绍,安思远的基金会至少捐赠了600万元,帮助修缮了5栋徽州古民居。为了表彰安思远的贡献,安思远被授予徽州荣誉市民。

成龙复建徽派古民居纪念过世母亲

 编辑按语:成龙父亲是和县裕溪口附近人。 成龙复建徽派古民居纪念过世母亲 2018年05月14日 13:54 来源: 新京报网 0 人参与   0 评论 新京报快讯(记者周慧晓婉) 今日,演员成龙回到了母亲故乡安徽,在蚌埠湖心小岛上启动两栋徽派古民居的保护复建工程。同时,他与导演李仁港、安徽籍女演员蒋雯丽及多位中外文物专家、艺术家一起为成龙古民居复建区奠基。时值母亲节,成龙表示,这是一种情怀,也是对已经过世的母亲的纪念,更完成了他多年的夙愿,“让徽派古民居依然矗立在安徽土地上,所以这个活动被命名为‘龙归故里’。”他表示自己一直热衷于环保和古民居修复,也呼吁外界多关注这些正能量公益事业,少聊八卦。 成龙在香港出生,一直以来他对中国文化有一种特别的偏爱,真正意识到要收藏保护古民居是因为多年前父亲的心愿。“当年我父亲生病了,要回内地养病,他就提出了一个要求,想住进老房子里。我当时就想在北京给他买个四合院,其实我本来觉得四合院没有暖气,车也开不进去,很不方便,但这是老人家的心愿,我要帮他完成。” 就在寻找四合院的过程中,他发现有的四合院雕梁画栋很精美,有的院子让他觉得非常接地气,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意识到了保护古民居的重要性。成龙回忆,“老房子承载着我们的记忆,记录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当然,保护古民居最好的方式是原地保护,但如果实在无法进行原地保护,是不是可以进行抢救性的复建。”成龙坦言,当年他们想到的就是将一砖一瓦,一榫一卯按照编号拆下来后先进行修复,有合适的机会再进行复建:“坦率地讲收藏古民居我已经进行了十几年了,不过有个问题困扰了我很多年,就是我收藏的古民居将来复建在哪里?香港地方很小,基本没有一个合适的地方能让我复建古民居。所以修复工作一直在我的仓库进行,砖瓦这些也都保存在仓库里。” 一个偶然的机会,成龙和从事古民居抢救保护的马国湘一拍即合,决定在安徽蚌埠湖心小岛上建立古民居复建区,在此捐赠两栋徽派古民居建筑,让徽派民居矗立在安徽的土地上叶落归根。“众所周知,我祖籍安徽,父母在世时,我没有回过故乡。几年前我回到这里,才知道我的家族是个很大的家族。而在这些年抢救保护古民居的过程中,我曾被徽派民居的美丽打动过,我觉得在这里复建徽派古民居非常合适的。”

中外嘉宾在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共商全球性挑战问题,在安徽省蚌埠市中国蚌埠古民居博览园开幕

  中外嘉宾在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共商全球性挑战问题 作者: 陈尚营、周畅 来源: 经济参考报 2021-10-13 00:00        分享 12日上午,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六届年会在安徽省蚌埠市中国蚌埠古民居博览园开幕。本届年会共设置6个主题论坛和4个专题对话,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位中外嘉宾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与会。 据了解,本届年会以“文明互鉴: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在文化多样性和“一带一路”等重大课题,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对气候变化、减贫和科技发展等全球性挑战问题方面,邀请各界人士多角度、多方位展开讨论,充分交换意见。 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主席严昭柱介绍,作为一个文化论坛,希望能充分发挥文化在沟通、凝聚人心方面的独到作用,为各国携手应对挑战、维护和平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用对话打破沟通的壁垒,用智慧点亮前进的方向,用文明建构人类的未来。”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在开幕式上说,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迫切需要多元文明的共生发展,迫切需要多样文化的创新创造,迫切需要文化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本届年会由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主办,阿塞拜疆共和国作为主宾对话国。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安徽省人民政府、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国日报社、盖达尔·阿利耶夫基金会、意大利全球合作基金会共同主办。盖达尔·阿利耶夫基金会在中国蚌埠古民居博览园设立的“阿塞拜疆文化之窗”国家馆在年会期间揭幕,集中展示阿塞拜疆的服饰、乐器、雕塑等展品。 太湖世界文化论坛是中国创立的一个高层次、非官方的国际文化论坛,自2008年成立以来,论坛已在苏州、杭州、上海、澳门、北京成功举办了五届年会。作为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年会永久会址的中国蚌埠古民居博览园,集中抢救复建了来自安徽、江西、浙江等地不同年代的400多栋古民居。 【责任编辑:曹原青】

安思遠之徽州善業不朽

  安思遠之徽州善業不朽 2021-02-06 徽州地理 2014年8月3日,被譽爲「中國古董教父」的美國收藏家安思遠辭世,享年85歲。他的辭世引起了中美文物界、收藏界的關注與懷念,因爲安思遠在中美兩國藝術學術圈、收藏圈和古董圈中,是一位被稱爲「教父級」的傳奇人物。 安思遠先生在黃山留影 「安思遠」三個字聽起來,像個美籍華人的名字,而他的朋友也都稱呼他爲「An American Mandarin」——美國籍的滿大人。其實安思元的英文名叫Robert Hatfield Ellsworth,他於1929年7月13日出生在美國,是一位猶太籍紐約知名的牙醫大夫的兒子、一個天才般的古董收藏家,與中國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逐漸成爲一名中國文物收藏家和明清家具及碑帖的專家。 淳化閣帖(原爲美國安思遠藏宋拓本,2003轉讓上海博物館) 安思遠對中國、對徽州有很深厚的感情:他於1991年在香港成立了中國文物藝術修復基金會,以便搶救徽州古民居基;2000年將五代王處直墓漢白玉彩繪浮雕武士石板捐贈給中國國家博物館;2003年將後來稱爲「最善本」的《淳化閣帖》四卷優惠轉讓給上海博物館。 安思遠2000年將五代王處直墓漢白玉彩繪浮雕武士石板捐贈給中國國家博物館 安思遠最初的收藏就與中國結了緣:他收集當時無人問津的中國郵票。「那個時候根本沒有人關注中國的郵票,但對我來說。它們卻非常新奇有趣,而且極其便宜。」這算是安思遠與中國的最初邂逅吧!很快,他的興趣轉向了更加豐富多彩的中國鼻煙壺。不久之後,他通過一位古董商成功將一整套鼻煙壺賣給了蒙特婁博物館,從此,安思遠正式走進了古玩商這個職業。這時,他年方十九。 後來,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在耶魯大學任教的王方宇教授,成爲了安思遠的中文老師。而「安思遠」這個諧音又富有寓意的名字,正是來自王方宇:「因爲這個學生經常在課堂上心緒遠方,神遊方外。」 安思遠出版的著作《風格的實質:晚明與清早期中國家具》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安思遠開始對中國的明代家具發生了濃厚的興趣,那時,中國古代家具尚不被當作藝術品,但其簡約的造型和線條當中,安思遠發現了一種含蓄的、富有東方哲理的美,他開始精心研究明清硬木家具,並擇機購入。爲了了解榫卯結構,他常常將買回來的家具親手拆散再重裝。1971年,安思遠出版了他賴以成名的著作——《中國家具——明代與清早期的硬木實例(Chinese Furni

聂圣哲 安徽休宁人,现任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主席,创德胜-鲁班木工学校

  聂圣哲,现任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主席,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  [1]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3]     、上海师范大学等校兼职教授  [4]     ,上海戏剧学院客座教授  [5]     、 博士生导师  [13]     ,任学术季刊《中华艺术论丛》编委会主任、中国建筑学会木结构专业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委员、中国木结构产业联盟(木结构产业分会)轮值会长  [6]     、中国化学会永久会员、美国化学会会员、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会员,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员,中国戏曲导演学会理事  [15]     。 中文名 聂圣哲 外文名 sage 别    名 聂造、聂达甲、谢熹 国    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965年 毕业院校 四川大学 主要成就 创德胜-鲁班木工学校, 休宁德胜平民学校 ,开中国平民教育先河。 平民教育 先驱,创出“ 匠士 学位” 主要成就 工匠精神 首提者  [8]   出生地 安徽 休宁 职    业 杂家 代表作品 《中国人是如何管理企业的》  [7]   剧本著作 《 徽州往事聂圣哲剧本集 》  [9]   散文著作 《 旅美小事 》  [10]   科学著作 《 美制木结构住宅导论 》  [11]   方舟子为什么对恩师聂圣哲撒谎 ? ·聂圣哲·     我在微博上劝我的学生方是民(现名方舟子)要仅专注于理科学术打假和学历打假,其它领域不是他的长项,不要涉及,以免被动。   但是,我的这位爱徒不仅不听劝告,还恼羞成怒不承认我当过他的老师,也不承认我请他在湘皖饭店吃过火锅,并为此小事发表了长微博,似乎以对自己的老师“打假”来显示他的正义。昨晚有一个马甲自称是方是民,在我后台留言,向我求饶、讲和,因为没有得到方舟子的回应、确认,暂且不论此事真伪。   其实,一般的人都不会去主动承认自己当过方舟子的老师,因为这毕竟是件不十分光彩的事,更不值得炫耀; 27 年前,请过他吃低档火锅,本也属于小事一桩,再说又不是他逼我请他的,这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但我的爱徒方是民不仅不承认,似乎又为中国揪出一个学术骗子,对我的历史进行各种歪曲。并且,运用它一贯的无逻辑的逻辑,伙同他的一群拥趸,似乎非把我搞臭不可。但是,我不是别人,这一生没有作过假,这是我一生的荣耀,包括我的学术、学历,也包括